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林崇德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智力正常:智力水平在80分以上,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情绪稳定且乐观: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情绪的稳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能够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林崇德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如下: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一般而言,智商在80分以上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经常保持轻松、愉快、协调的情绪,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的人有着良好的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
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林崇德提出的标准。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心理健康提出了十条标准: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己;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4]这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为大众所认可的观点,显而易见,强调的是自我的发展,属于发展性的观点。 5其他学者的观点。
在教学和研究领域,林崇德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参与创建北师***展心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职务。自1983年起,他率先提出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中国的儿童心理学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已在全国26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实验点,惠及近30万学生。
1、在学习和工作中,林崇德严格管理,但生活中的他像慈父一样对待学生。他对学生的人格要求严格,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亲自介绍研究生入党,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他对治学要求高标准、一丝不苟,指导学生从选题、框架、数据分析到文字修饰,无一不亲力亲为。
2、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被誉为中国心理学界的泰斗,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首席专家,研究方向包括认知发展与学科能力发展。
3、林崇德,1941年生,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组召集人,并兼任26所大学***教授或客座教授。
4、朱智贤:心理学家与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担任过重要职务,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对我国教育事业和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智力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从这个定义出发,林崇德(1983)通过对专家和教师的访谈研究,提出了智力(思维)结构模型。该模型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被同行称作三棱智力结构模型。
林崇德老师讲师德时提到的须处理好的八个关系是:与国家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与事业的关系,与业绩的关系,与修养的关系,与学识的关系,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与日常表现的关系。林崇德,男,汉族,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老师的课题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
林崇德在1991年指出,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包括对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运动、变换和位置关系的认识,以及数形结合、代数问题的几何解释等。
关于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和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健康教育能手评选方案小学
下一篇
体育健康教育及运动导论